
昨天,王胜俊拱手向追访他的记者们道谢作别。本报记者冯宙锋孙涛摄 “……希望法官能廉洁,希望法官能公正,我认为这是起码要求,这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底线,连这个底线都守不住,还叫什么人民法院,还叫什么人民法官?” ———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 去年刚刚履新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,昨天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,与他所在的贵州代表团的代表们一起审议了“两高”工作报告。他在会上表示,司法公正廉洁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底线,接下来要在加强队伍建设、保证司法公正廉洁上下更大的功夫。会后,王胜俊谢绝了记者们的采访,并表示现在中纪委正在调查黄松有案。 司法改革:不能片面强调司法独立 在认真听取了代表们的发言后,王胜俊说,代表们对进一步做好人民法院工作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,听了以后很受启发。一年来,最高人民法院和全国各级法院各项工作都有新进展,但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,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继续改进。 王胜俊说,“人民法院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,如果不是为人民,那人民法院就变了质,走偏了方向。”王胜俊说,今后人民法院必须努力做好审判、执行工作,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问题,要着力培养广大法官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,真正从内心深处解决好“为谁掌权、为谁司法、为谁服务”这一根本问题。 而对于司法改革,王胜俊表示,要从中国国情出发,深入推进司法改革,“我们的改革是人民需要的司法改革,是学习外国先进做法的改革,而不是照搬照抄的司法改革,不是片面强调司法独立的司法改革。我们的改革要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,要从制约司法公正的薄弱环节改起。” 廉洁公正:绝大多数法官信得过 在谈到加强队伍建设时,王胜俊说:“我知道,现在社会上对人民法院关注的重点,是司法公正司法廉洁,希望法官能廉洁,希望法官能公正,我认为这是起码要求,这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底线,连这个底线都守不住,还叫什么人民法院,还叫什么人民法官?” 王胜俊还提出了他对法院的总体评价,认为绝大多数法官都是信得过、靠得住的,但对存在的问题,也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。他透露,从去年开始,最高法已经加强了对重点岗位、重点环节的监督,“比如我们建立了巡视制度,建立了重点岗位的廉政监察制度,对审判、执行等单位都派了廉政监督员,不办案专监督,希望实现纪监与审判的无缝对接。” 关于黄松有案:中纪委还在调查 王胜俊自去年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九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后,很多人对他还比较陌生。记者查阅之前的报道,发现他几乎没有单独接受过媒体采访,媒体上出现他的名字,大部分是他出席一些调研、会议的新闻。 昨天的讨论结束后,王胜俊婉言谢绝了在场的记者们提出的采访要求。 “能谈一下黄松有案吗?为什么没有写进最高法的工作报告?”现场有记者仍向他发问。 “这个事情中纪委在弄,还没到我们这里。我还有个会,谢谢你们。”王胜俊向记者们拱手致谢后,匆匆离开了会场。
|